在很多馬拉松的賽事上,常常會聽很多高手說”沒穿鞋比較不傷膝蓋”,姑且不論這事是真的假的。能夠赤腳跑完全馬42公里這件事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嘗試的。跑完腳底都不知道換了幾層皮…
尤其能夠赤腳跑完全馬的高手,要嘛破三個小時,要嘛用走的還四個小時,下肢的肌耐力真的異於常人的好。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穿鞋子走路真的會讓膝蓋內側關節的壓力變大。但是不穿鞋子走路卻會嚇到吃手手。所以結論還是要穿,但如何減少膝蓋內側關節的壓力就很重要。
穿鞋子會讓膝蓋內側關節的壓力變大主要是因為穿鞋子時鞋底會磨損造成,如果我們將家裡常穿的鞋子翻過來,正常來說,會發現鞋底磨損最嚴重的地方會是鞋跟後外側,這是因為當我們腳第一步踏到地上時 (Initial contact),是由鞋跟後外側先接觸地面,這時也是地面反作用力最大的時候。
因此如果發現鞋跟後外側磨損很嚴重,就必須更換鞋子。如果繼續穿的話,整個壓力中心會往鞋底的內側移動,會讓下肢的腳型呈現O型腿的狀況,增加膝蓋內側的壓力。
我也曾經看過某些品牌的跑鞋會在鞋跟後外側增加鞋底的強度抗磨損,這也是很不錯的設計,可以有效減少壓力中心往鞋底的內側移動。但是也不要因噎廢食,選擇太硬的鞋底。太硬的鞋底依然會讓整體膝蓋甚至髖關節的壓力都會增加。
在選擇跑步的鞋子時候,也盡量選擇鞋底不要太厚的,尤其是鞋跟的部分,鞋跟太厚的鞋子就很容易讓整體的重心線往前移動,增加整體膝關節的受力。另一個關鍵點就是跑步的速度。
對一般跑者來說,都會想挑戰自己的PB。跑步的速度太快也是會造成膝關節壓力過大的原因之一。跑步的速度以每小時八公里左右是最適當的,太快的話膝蓋的壓力就會開始上升,因為足底的地面反作用也會快速的增加。